近期,安徽昌信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哈云做客《超越》,与主持人讨论生物质能源等相关话题。
哈云,89年大学毕业开始研究稻壳煤气发电并取得较好业绩。爱发明创造,现有发明专利十多项,在审专利十项,除一项汽车方面专利未实现技术成果转化外,其它专利均达到实际运用,现任安徽昌信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
安徽昌信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2月,注册资金二千八百万元,是一家自主研发、生产、制造生物质制气成套设备并负责运营的“双创”型企业。公司制造的“金燧”牌生物质制气成套设备可将秸秆、果壳、木屑等生物质迅速转化为可燃气体,从而替代天然气、煤、电、油等不可再生能源,从根本上解决了秸秆等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使生物质废弃物变废为宝、真正实现了循环再利用,同时为广大用户大幅度降低燃料成本,提高了企业竞争力。该产品的推广和应用具有极大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本期节目中,哈云不仅简述了生物质能源的定义以及使用现状,对于国内行业他也表明了自己的观点:“我国一直都在努力推进生物质能源,之所以一直没有普遍实施,归结起来有如下原因:1、政策:国家多年来对常规能源利用方面没有统一相关政策,如各种能源的无序开采、用能企业的生产过剩、化石能源价格政策等;2、法律:说到法律因素也就说要有相应的法律措施,没有法律做依据,执行就无从下手;3、技术水平:技术水平落后是一个关键性因素,比如说沼气项目,在国外运行没有什么问题,而在国内推行这么多年,一直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沼气质量时好时差,或有或无。到原来推行的示范点看一看,你会发现国家投入那么多资金几乎全瘫在那里了;4、市场经济效益因素:生物质制气技术及发电技术,经济成本高,因为生物质制气要经过如下几个环节,首先是原材料的收储问题,再次是产气发电使用问题,发出的电一般是通过并网使用的,这就要和热电厂发出的电产生竞争,与低价的煤来竞争市场,显然是劣势的。从气体发动机厂了解到,目前利用秸杆气化发电的项目在国内几乎处于停滞状态,现推广的多家秸杆发电项目也多半使用煤做为助燃成份,说的直白一点就是以现在市场低价的煤为主,并没有对秸杆等生物质真正起到利用的作用。”
针对以上问题,哈云表示:“我公司成套设备是利用我公司自有的专利技术研发和生产的,它解决了目前市场上设备运行不稳定的各种因素,成套设备的稳定性已通过了一年多的持续运行得以验证;其次是设备的自动化程度高,是采用现代智能控制手段,确保了产出气体质量的稳定性,同时也确保了产出碳化物的质量稳定性;再次是气化速度快、效率高,气化效率高达85%;第四是即开即用,开机后5分钟内就能提供高质量的生物质气,无需气体储存装置;第五是除焦效果好,对后续设备及管道无影响;第六是采用反复循环利用技术,水消耗量小;第七是利用自已的专利技术研发的燃烧装置,燃烧充分,热效率高;第八是生物质气体在使用过程中安全性高,管道中的气体压力最大值不超过0.5KG。
其次,在推广运营管理上的优势:采用点多面广的策略、不盲动、以市场经济效益为导向,首先采用了就近消化策略,从而解决农村秸杆的长途运输问题;采用余热烘干技术,对原材料进行烘干处理等,这样可以大大地节约成本;其次采用了我公司“封闭式”管理模式,对从原材料收储到产出气体综合利用及碳化物的收集处理等一条龙服务,用户可享受和天然气一样的便捷待遇,同时享受利用新能源带来的成本优势;再次是不盲动,即对用户的选择性,我公司的用户主要是高用能企业,能源成本在这些企业中占比较高,尤其随着燃煤锅炉的淘汰,这些依赖能源的企业就是我们的潜在客户。”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