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任北京妈祖海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董事总经理一年半,经常有人私信我说:陈俏青,有那么多赚钱的事儿可以做,你苦苦守着妈祖这一亩三分地,到底图什么?这个问题的隐含逻辑是投身妈祖文化产业是亏本买卖,意义不大。往常我是明媚一笑,继续加油。而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感受。
上星期,我看了两部电影,《美国队长3》和《百鸟朝凤》,前者是漫威出品,美式英雄故事,票房大卖,电影院8个厅有四个在放映,平均半小时就有一场,票价30元左右;后者是我国著名导演吴天明的绝唱,讲述唢呐技艺的传承,电影院一天平均排两场,票价最高过百。身边的小朋友对漫威人物如数家珍,仿佛谁不了解钢铁侠、黑寡妇、幻影,谁就是怪人,而聊起唢呐,他们都眨着懵懂的小眼神儿默默走开了,95后没有几个人知道吴天明。年轻人对西方文化的兴趣之浓厚、认同之广泛,由此可见一斑。文化产业领域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影视行业尚难以实现“国产品牌”的突围,更深层的隐喻直指文化产业全行业面临的共同困境:作为产业精神内核的中国文化受到西方现代文明冲击和本土传统文化没落的双重打击,传统文化受众老龄化现象严重,在年轻群体中的传播出现断代趋向。
跨界从商以后,我基本谢绝了所有媒体的采访,专心思考三个问题:我国传统文化绵延千年,为何在信息传播手段极度发达的当代反有没落之势?国家层面频频出台政策,鼓励并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为何仍未能解救传统文化颓势?具体到妈祖文化,如何让传播落地,突破产业困境?围绕这三个问题,我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和探索。
公司的第一个项目是妈祖海情服饰,我们与知名设计师合作,仔细研究妈祖信众熟知的文化元素,跑遍苏杭多个布料加工基地。团队与专家学者、服装行业、生产线多方沟通,我认识了不少对妈祖文化有热忱的朋友,第一季成衣获得不错的评价,常服和礼服两个系列都已经具备下线再生产的条件,订购者和潜在客户群体规模一直在扩大,可见妈祖文化搭载服装是有可行性的,更重要的是,当代人尤其是当代女性对这种艺术化呈现形式感兴趣。近两年,我观察身边人的穿着,也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自觉选择“中国风”,有人说这只是追随国家第一夫人的表现,我倒觉得外在着装的变化体现的恰是文化心态的演进。
为了了解现代人对传统文化以及海洋精神的需求,我们在实体服饰开发的基础上,成立了妈祖书院,以沙龙形式,开放而现代化地为认同妈祖精神的朋友们提供修心养性的平台,尝试总结现代女性成长话题,也为我们有效传播妈祖文化提供样本。日前,书院1.0已经结束,我更加明确了妈祖文化传承的重任和发展的关键。书院2.0正处酝酿期,我们将会植根于当代精神需求,真正开掘新时代妈祖文化的核心价值。
上个月,“妈祖”出镜率很高,中旬,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云集北京,两场妈祖主题活动分别讨论了“妈祖文化与海上丝绸之路的互推”和“中国北方妈祖文化发展”,4月29日妈祖诞辰,全国多地举办盛大的祭奠仪式,这几捆柴把妈祖推成了论坛红人和民俗主角,我的朋友圈里在某个时段几乎被庆典刷屏,本来妈祖信仰延续是值得高兴的事儿,可我看了相关报道后,却怎么也笑不出来,妈祖庙香火旺盛,老年人占主导,节庆一过,游客做鸟兽散,传播复归原点,文化内核不变,妈祖成了不可解读只能仰望的神,我们远远望着,竟默然相对,鲜活的林默(妈祖俗名)已经被简单的符号化了,她的故事和人生经历,她的喜怒哀乐被石化的微笑取代,也难怪年轻一代不感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再一味宣称民间传播到位,逃避传承体系断裂的事实,对延续妈祖文化生命力并无益处。妈祖信俗是唯一一个写入十三五规划的民间文化,也是“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下开创人文交流新局面的一把利刃,其文化价值和产业潜力是显见的,但发展的前提是找准方向。
从事妈祖文化传播这么久,我经历了运营思维的转换、文化IP的困惑也深刻体会到产业联动的必要和坚守初心的不易,有过迷茫但从未动摇过,因为妈祖对我而言不是高高在上、不可触碰的,而是一个极酷的女子,她的生活那么精彩,那么有趣,比现在任何一个网红都值得关注,每了解一点,都会惊呼继而振奋。
最近《欢乐颂》这个电视剧很火,它成功的重要原因是对现实入木三分的刻画,现实根基也是我们的传播理念,去年我深入考察了核心知识产权的运作,最大的收获是想明白一件事:精神内核不落窠臼的文化才有传承的价值,所谓文化产业,文化先行才能拓宽产业价值。下一阶段,公司重点项目是开发自有“妈祖IP”,展现妈祖的真性情,还原有血有肉的妈祖形象,创新故事呈现方式,不仅在外部包装上贴合当代青年群体需求,更要在内在价值体系上全面创新妈祖文化品格。
下一个出口就是前行的动力。我们承诺的不是拯救被现代文明凌迟的传统,而是传承并创新有当代精神气质的文化,相信坚守和真诚会聚集更多志同道合的发展伙伴,也希望一如既往的努力能赢得更多社会力量的帮助和支持。
下一篇:没有了